Volume 3,Issue 28
Fall 2025
“图像符号”到“价值认同”的美育研究——以苏少版七年级“耕牛·战马”单元为例
为探索图像符号在美育中实现文化认同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苏少版七年级“耕牛·战马”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教材分析、符号学解读与教学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图像符号向价值认同转化的教育机制。教材通过“耕牛”与“战马”的符号重构,将农耕工具与战争符号分别转化为劳动精神与奋斗品格的象征,形成从视觉感知到文化理解的美术研究。教学实践表明,以图像符号为载体的跨学科阐释和主题创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技法临摹转向文化表达,促进劳动教育与文化认同的深度融合。研究进一步提出,教材需在图像叙事中平衡传统性与现代性,通过强化符号意义的开放性,为多元价值对话提供空间。
[1] 吴余青, 徐海波, 朱奕苇. 非遗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进展[J]. Food & Machinery,2024(6).
[2] 杜瑾. 国外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其启示[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2024,42(4).
[3] 欧荣.汉斯·伦德的跨艺术/跨媒介理论及相关学术史考察评析[J]. 中国比较文学, 2024(4):183.
[4] 裴蕾.提升初中美术扎染课程教学效果的多元策略探究[J].画廊,2024,(12):64-66.
[5] 甘清露,宋国彬.艺术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中楚国绘画艺术的生态美育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24,(23):164-166.
[6] 吴长燕.综合美育视角下的初中美术主题教学实践[J].教育视界,2024,(47):67-70.
[7] 石云峰.以美育德——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2024,(33):123-125.
[8] 叶沛祺,郑林妍.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初中美术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寻踪嘉庚建筑”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4,(21):74-76.
[9] 任奕璘.初中美术教材中德育内蕴的发掘[J].新班主任,2024,(30):66-67.
[10] 朱倩.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4,(3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