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0
Fall 2025
《搜神记》复仇主题探析
《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虽以“丛残小语”的叙事形式呈现,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通
过系统梳理文本中三类复仇故事类型,结合干宝个人思想与六朝社会背景,揭示作品在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双重价
值。研究发现:其一,复仇主题呈现人、鬼、兽三位一体的叙事体系,折射出魏晋时期民众对正义的诉求;其二,故
事内涵融合儒释道思想,形成独特的“因果-伦理”复合型复仇观;其三,其叙事模式为后世文学提供原型范式,推
动了志怪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向。
[1]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 中华书局,2010.
[2](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M].济南: 齐鲁书社,2009.
[3] 王明, 编. 太平经合校[M].北京: 中华书局,1960.
[4]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 中华书局,1959.
[5] 郑训佐, 李剑锋. 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6] 杨伯峻, 译注. 论语译注[M].北京: 中华书局,1958.
[7]杨伯峻, 译注. 孟子译注[M].北京: 中华书局,1960.
[8](唐)李延寿. 南史[M].北京: 中华书局,1975.
[9] 严可均, 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 中华书局,1965.
[10] 杨义.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11](汉)许慎,撰.(清)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M].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12] 黄晖. 论衡校释[M].北京: 中华书局,1990.
[13] 李学勤, 主编.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9.
[15]王立.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复仇主题—— 兼谈古代文学中的复仇意识[J].广西师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16] 李剑国. 干宝考[J].文学遗产,2001(2).
[17]王炜,丁凡.《搜神记》类别归属的调整与古代小说观念的嬗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2):98-105.
[18]谭旭东,张杏莲.《搜神记》中“ 死而复生” 故事的文学价值论析[J].关东学
刊,2020,10(1):69-81.
[19]夏新源.魏晋以来俗文学中的鬼神形象变化初探—— 以《搜神记》与《聊斋志异》
等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9,9(2):142-151.
[20]付昌玲.真实与虚构的双重交织—— 论干宝《搜神记》的编撰心态[J].文学遗
产,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