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教学研究
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课程按照“八个相统一” 要求,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原则,优化教材内容,立足学情分析轨道交通专业七年贯通制学生特点,确定目标与重难点,创设进阶教学模式,实现“一激发两认同三进入”的学习效果。
[1]曾天山,唐以志,汤霓,等.“以赛促教”锤炼良匠之师——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
[2]张睿.中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为例[J].新课程,2022.
[3]成洪波.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力量[J].中国高等教育,2020.
[4]燕飞,郭凤凤.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2.
[5]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34(2):6.DOI:CNKI:SUN:KJJF.0.2014-02-012.
[6]崔浩.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增强思政课实效性和吸引力[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3(1):32-34.
[7]孔金.类ChatGPT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出场情境,实现机理和有效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13):56-59.
[8]肖毅.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07.199.
[9]程鸿生.探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同向同行[C]//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2023.
[10]王凯. 新媒体时代下知识与趣味二维元素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俏丽·教师,2023(11):40-42,46. DOI:10.3969/j.issn.1009-0703.2023.11.014.
[11]陈亚吉.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微型计算机, 2024, 000(8):3.
[12]任艳妮.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转化与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 35(12):33-39.
[13]柳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品位·经典, 2023(13):136-139.
[14]柳叶青.问题解决视角下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问题表征与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32):12-19.
[15]李娜,谢燕红."双高"背景下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探析[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3, 36(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