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25
Fall 2025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药类专业“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在新工科背景下,制药类专业“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改革措施包括融入课程思政、实施“一弱化两加强”的学科交叉融合、开展SPOC混合式课程教学、基于CDIO的项目式工程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通过这些改革,加强课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课程的工程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构建了定位明确、层次分明、紧密衔接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1] 刘坤. 新工科教育治理: 框架、体系与模式[D]. 天津大学,2020.DOI:10.27356/d.cnki.gtjdu.2020.000385.
[2]杨俊杰, 李灿.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化工时刊, 2021, 35(05): 53-5.
[3]任桂萍, 李德山, 苍晶.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电子版), 2014, 4(01): 20-3.
[4] 高乐, 侯玥, 王清爽, 张昊.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上旬刊), 2023, (07): 29-32.
[5]赵昶灵, 董陈文华, 赵鹏宇, 刘正杰, 文国松, 毛自朝, 林春, 李建宾. 农业院校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范畴解析 [J]. 生命的化学, 2023, 43(01):
148-56.
[6]李融, 苏琰. 教科研一体化模式在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 40(02): 237-9+43.
[7]曹蕾, 王莉, 何冰, 贺宝玲, 林佳. 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J]. 高教学刊, 2022, 8(35): 67-9+73.
[8]徐欣怡、陈丹、沈晓敏、曾鋆、谢晖.高等院校新工科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20(38):2.DOI:CNKI:SUN:JYJU.0.2020-38-085.
[9] 莫川熠. 后MOOC时代SPOC混合式模式构建研究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4, (09):215-7.
[10]杨帆,李宪臻.以科研项目为驱动的基因工程教学模式的初探[J].科技风,2020(17):2.DOI:CNKI:SUN:KJFT.0.2020-17-059.
[11] 顾佩华, 胡文龙, 林鹏, 包能胜, 陆小华, 熊光晶, 陈严.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01): 27-37.
[12]吕东澔,朱佰成,崔桂梅,等.基于CDIO理念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 38(1):3.DOI:CNKI:SUN:SYSY.0.2019-01-042.
[13]吴剑英,杜勇,王丹琦.虚拟仿真技术在电路课堂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 2019, 6(23):93-94.
[14]王春霞,刘艳红,杨凤.虚实结合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22:1-10.DOI:10.12179/1672-4550.20230300.
[15]符丹丹, 宫强, 孙晓菲, 李市场, 邱智军. 混合式教学在新工科背景下“基因工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J]. 生物化工, 2022, 8(05):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