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高校共青团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出圈”发展的多元路径探索
本文探讨了高校共青团在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出圈”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内涵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高校共青团在其中的独特优势。文章重点探讨了高校共青团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具体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实践经验与启示。研究表明,高校共青团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出圈”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王艳玲,刘欢.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传播逻辑与发展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5,(01):57-64.
[2] 刘阳,李儒俊.论视觉文化传播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应用价值及实现途径[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9,38(02):144-148.
[3] 李丽.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23):63-65.
[4] 方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J].中国社会科学,2023,(08):10-15+204.
[5] 朱莉.网络环境中的历史文化认同:危机与重构[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23-24.
[6] 蔡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体传承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4(10):23-25.
[7] 邱昆树.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记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20,36(04):42-48.
[8] 崔磊.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2023,(07):91-93.
[9] 李艳杰,白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20):143-147.
[10] 刘建莉,钱静.论互联网时代网络阵地如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0(05):16-20.
[11] 吴斌.家校社协同视域下浸润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略[J].现代教学,2022,(20):70-72.
[12]王江伟,井政皓.“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形塑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在逻辑及其优化机制—— 基于高校共青团组织“三下乡”活动的多案例分析[J].青年发展论坛,2024,34(04):40-49.
[13] 陈淑娟,尹冬青.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J].南方论刊,2024,(03):96-98.
[14] 林春花,李宝艳.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与实践理路[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2,32(03):36-41.
[15] 陆雯,王小锡.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J].中国文化与管理,2024,(02):140-15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