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5
Fall 2025
城乡规划专业办学优化调整的创新路径——《广义建筑学》的启示与地方探索
当前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给规划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规划教育来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推变革、求生存”更是成为摆在众多双非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者面前的头等大事。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需求,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在此背景下,《广义建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优化调整带来了新的思路。这一理念启示我们,城乡规划专业的教育不应仅仅关注空间设计和技术层面的知识传授,而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孙施文,吴唯佳,彭震伟,李和平,翟国方,毕凌岚,林坚.新时代规划教育趋势与未来[J].城市规划,2022,46(1):38-43.
[2]《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面向未来:规划学科与规划教育创新”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2(5):1-16.
[3]杨辉,王阳.“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J].规划师,2020,36(7):16-21.
[4]谭健妹,谢宏坤,刘金成.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伦理意识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6):1-5.
[5]谢宏坤,谭健妹,崔红萍.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伦理意识的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34-36.
[6]杨婷,李振宇.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教育早期发展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54-57.
[7]初旭新,黄玉容,杨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工业大学污水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10):31-35.
[8]张洪波,姜云,王宝君,庞博.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25-27.
[9]郑皓,杨新海,王雨村,洪亘伟.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6):88-89.
[10]王兴平.城乡规划专业“三三三”育人新模式探索:东南大学的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6):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