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5
Fall 2025
高校德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路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的教育质量也正在不断受到关注,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也不仅仅是只承担着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语法技巧的责任,还需要承担起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而德语作为一门能够在学术、经贸和文化交流中都能够被广泛应用的语种,培养其相关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德语语言和德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和共通性,从而帮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更好地应对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整体效果。本文主要从跨文化敏感度的内涵入手,对培养高校德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新时代的德语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发展。
[1]周婷.高校德语教学构建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分析——以“基础德语”为例[J].大众文艺,2024,(22):178-180.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22.059.
[2]胡梵.高校德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探索[J].快乐阅读,2023,(09):45-47.
[3]吴悦旗.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3,18(09):1056.
[4]林冬.高校德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3,22(03):30-36.DOI:10.19552/j.cnki.issn1672-0601.2023.03.005.
[5]水婷.高校德语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思政建设路径探究[J].大学,2022,(27):81-84.
[6]李浠铱.跨文化交际与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21,(16):119-121+131.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39.
[7]陈晶.信息科技时代下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德语教学研究》[J].人民长江,2021,52(08):244-245.
[8]朱伟佳.论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4):42-43.
[9]郭正毅.跨文化视角下机电类专业德语教学——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德语教学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09):226.
[10]田丽悦,蒋洲骅,张丽阳.高校德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问题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山西青年,2021,(17):55-56.
[11]张晓玲.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本土化的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策略探究——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03):57-6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