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虚实之间的文化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探究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保护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求,而数字技术则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以期创新非遗文化保护方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1]温雯,赵梦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场景与构建路径[J].理论月刊,2022(10):89-99.
[2]黄永林,余欢.智能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运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6):122-129.
[3]王文勋,杨玉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4):27-38.
[4]高洁崧,康建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智能化赋能[J].学术前沿,2024(2):102-106.
[5]赖文橘.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现代信息科技,2018(04).
[6]张舸;黄克己;沈世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23(09).
[7]殷敬淇.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创新路径与实践[J].商展经济,2022(02).
[8]江丽;周碧静.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常德桃源木雕工艺保护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3).
[9]安学斌;黄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劳动维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1)
[10]袁宇.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人的版权保护研究[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4(10).
[11]郭建斌;王丽娜.非遗传承的媒介学解释[J].文化遗产,2024(05).
[12]罗昕数字化传播:激活中华文化时代魅力[J].传媒论坛,2023(08).
[13]李琦;卢亚霞.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女书传承场域及其主体实践的迭变[J].传媒观察,2023(03).
[14]胡钰;杨鹏成.基于文明互鉴理念的国际传播观念构成与效能提升[J].对外传播,2023(02).
[15]何瑶;张宇铮;何春耕.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的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