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1
Download
2
Citations
5
Views
21 March 2025

反观线上教育的灵晕之失

峻源 张
Show Less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
ETR 2025 , 3(12), 63–65; https://doi.org/10.61369/ETR.11298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本雅明曾经指出,机械复制时代之前的艺术品都具有灵晕,即一种距离之外却使人具有无限接近之感的存在,但在机械复制时代之后艺术品的灵晕就消失了;继而他将这一意象扩展到了所有事物。借助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发现线下教育因在场和即时这两种特质奠定了灵晕的生产;但在教育的线上化后,媒介技术对在场和即时的破坏使得灵晕也随之消失了;但灵晕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线上教育的否定,应当看到的是线上教育促进了教育平等,更是对传统教育的中心化叙事提出了挑战,用传播学的逻辑为教育探索着另一种可能性。因而,我们对于线上教育的发展规划不应当意图使其成为“媒介参与的线下教育”,而应当正视并探究这一方向性的差异。

Keywords
灵晕
线上教育
教育中心化
References

[1]康天琦.本雅明灵晕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之借鉴研究[D].长安大学[2025-02-20].DOI:CNKI:CDMD:2.1016.749666.
[2]陈芳.论本雅明"灵晕"的原始维度:基于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视角[J].文艺评论, 2023(6):10-18.
[3][法]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1:3.
[4]林印吉.睡莲中的灵晕[D].中国美术学[2025-02-20].DOI:CNKI:CDMD:1.1011.242478.
[5]王杨.从"震惊"美学看本雅明技术观的两歧性[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1):8.
[6]陈力君.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 2022(7):8.
[7]李志峰 张柯.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生长逻辑[J].电化教育研究, 2024.
[8]李元欣.块茎·游牧·脱域:元宇宙赋能艺术教育新生态[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 37(6):19-26.
[9]陈思函.从鲍德里亚的艺术思想看沉浸式艺术展[J].艺苑,2021(05):20-23.
[10]严红兰.瓦尔特·本雅明的电影理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25-02-20].
[11]郑勤华,秦婷,沈强,桂毅,周晓红,赵京波,王祎,曹一鸣.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34-43.
[12]杨为民.在线学习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5-02-20].DOI:10.7666/d.y1131923.
[13]张聪,刘倩,韩生华.在线教育对出版教育生态系统的赋能研究[J].出版广角,2022,(16):66-70.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6.013.
[14]祝刚.后疫情时代如何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来自国外的启示[J].上海教育,2021,(11):68-69.
[15]林嘉欣. 疫情之下的线上教育机遇——课堂转型与教师角色转变[J]. 智库时代,2020(39):285-286.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