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育人载体,不仅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对于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在育人功能上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吴伟. 高校科技志愿服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和实现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23(06).
[2] 芮飞;丁凌.TPB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03).
[3] 黄闰国; 邱红飞.“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与实现路径[J].大学,2022(S2).
[4] 赵秉前; 吴晋. 新时代深化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路径创新—— 以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例[J].北京教育( 德育),2022(09).
[5] 王鹂; 于林民; 马昭文. 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 高教),2022(08).
[6] 李欢. 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5(01).
[7]张网成. 大学生志愿服务场域及其育人功能[J].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10).
[8] 任娟娟.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的思政育人功能研究[J]. 时代报告,2024(12).
[9] 罗嘉琪; 陈艳阳; 陈景阳. 基于共同体理念的高校志愿服务育人机理及运行机制研究[J]. 中华志愿者,2024(11).
[10] 吴越菲; 文军. 参与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的公益人格培养:路径、问题与优化—— 以寻甸新内生发展项目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24(21).
[11] 郭朋雪; 余金枝.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1).
[12] 吴青青; 牛翔; 徐静.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环保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4).
[13] 于林民.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育人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24(05).
[14] 李佳雯; 路红. 志愿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4(03).
[15] 王欢; 李绍峰; 张毅. 融合第二课堂的城市生态环境专业群建设实施模式探索[J]. 教育观察,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