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1
Download
22
Citations
195
Views
8 November 2024

基于“专创融合”教育理念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菲菲 张 辉 廖 佳 王 浩进 邓
Show Less
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
ETR 2024 , 2(18), 173–175; https://doi.org/10.61369/ETR.9489
© 2024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针对当前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与实战项目差距大、较少涉及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问题,构建了“课程、科研、项目、竞赛”相融合的多层协作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该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提高学生从事移动互联网方面工作的知识储备和工程实践能力。

Keywords
移动应用开发
专创融合
创新创业
教学改革
References

[1] 李海东.融合与创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03):42-51.
[2] 刘文杰.高校“专创融合”何以可能—— 基于二者本质特点与关系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22,20(04):67-73.DOI:10.13397/j.cnki.fef.2022.04.006.
[3] 黄进,杨有莲,吴启红.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创融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7):3-7.
[4] 徐美燕.高职院校“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2,(Z1):75-77.
[5] 谭丽溪,黄志坚.基于赛创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04):117-121+140.
[6] 胡昊,范龙,焦爱萍,等.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高职“双创”赋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22):64-70.
[7] 林金珠,倪天伟.“专创融合”视域下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16):11-13+37.
[8] 白红娟,陈静,刘文举,等.基于“专创融合”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24,38(04):70-73.DOI:10.16597/j.cnki.issn.1002-154x.2024.04.016.
[9] 孙晓勇.Android 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18(8X):2.DOI:CNKI:SUN:DNZS.0.2018-24-052.
[10] 刘佰龙,赵莹,王志晓,等.工程教育认证下“Android 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28):92-95.DOI:10.16871/j.cnki.kjwha.2019.10.041.
[11] 刘新娥, 殷晓春, 李方方.专创融合视角下“学研赛创” 一体化能力培养研究—— 以移动应用开发专业“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 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4,(08):85-88.
[12] 孙欣欣,王竹婷,张弛.《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19, 15(3Z):2.DOI:CNKI:SUN:DNZS.0.2019-08-031.
[13] 张峰,仇丽青,赵卫东.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Android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J].软件工程,2018, 21(9):3.DOI:10.19644/j.cnki.issn2096-1472.2018.09.017.
[14] 卢向华.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7):147-148+155.DOI:10.14004/j.cnki.ckt.20190929.002.
[15] 吴以凡,张桦,仇建,等.面向留学生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开发课程改革与思政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05):146-148.DOI:10.16512/j.cnki.jsjjy.2021.05.034.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