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7
课程思政视阈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大学生编程基础课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占领着核心地位,承载着“授业+育人”的双重目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Python语言成为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桥梁工具。当前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面临着教学背景不一、教学内容不适配、个性化引领不足和思政育人不突出等问题。基于此,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手段,重构教学内容,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和完善多元化评分标准等有效的教学创新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培养兼具数字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新工科人才提供新思路。
[1]潘懋元. 规模速度、分类定位、办学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 龙岩学院学报, 2006, 24(2):5.
[2]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moe.gov.cn)
[3]张所娟,陈刚,宋金玉,et al.面向计算机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探索与研究[J].软件导刊, 2023, 22(6):244-248.
[4]王帝.Python语言基础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2024(5):642-644.
[5]崔悦 安学刚 杨旺 陈扬 张贺洁.OBE理念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2024.
[6]刘喜苹,黄国芳.课程思政指引下《Python 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迷·教师研修, 2022(2):54-55.
[7]罗梦贞.课程思政背景下Python编程技术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 19(25):146-149.
[8]翁明杰 王文梅.基于Python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 2025(3).
[9]寸天睿.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工智能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C]//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二十五).2022.
[10]张广兵.参与式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23(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