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3,Issue 7

Cite this article
6
Citations
46
Views
20 May 2025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模式研究

艺 赵1 文静 黄1
Show Less
1 吉林外国语大学, 中国
ETI 2025 , 3(5), 126–128; https://doi.org/10.61369/ETI.2025050017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正在重新塑造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技术手段,这为高校思政课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研究立足于其基本属性与发展阶段并结合了高校思政课的功能定位和历史演进,系统地探讨高校思政课的逻辑机理、教学创新路径及价值意蕴。人工智能在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推动教学方法转型,构建人机协同课堂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从而有助于实现认知价值、实践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介入也带来了思政课教师角色、意识形态安全及伦理道德的风险。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应对风险的基础上科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模式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Keywords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模式
创新模式
伦理风险
References

[1]徐晔.从“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路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81-87
 [2]吴彤.关于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若干哲学思考[J].学术前沿,2018(10):18-25
 [3]张茂聪,李琰.人工智能的演进逻辑与教育造化——兼论“人工智能者”的概念及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64(1):147-159
 [4]贾开,蒋余浩.人工智能治理的三个基本问题:技术逻辑、风险挑战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7(10):40-45
 [5]王爱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20.
 [6]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01.354. 
[7] 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戴钢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2.448. 
[9]秦宣.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23-32.
 [10]刘晟.《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正式出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6):38.
 [11] 刘桐 ,顾小清,王成龙.聚焦目标适性达成:自适应学习领域模型的国际研究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23,41(1):37-47
 [12] 夏越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D]. 导师:石瑛.吉林大学, 2023. 
[13]何若阳,何述勤.“数智时代”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5(2):125-128
 [14]刘飞.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1(8):I0002.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