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9
Fall 2024
AIDS同伴教育模式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路径创新研究—— 以广西桂林高校“同伴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实践为例
本文探讨同伴教育在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和实施路径,分析其在提高艾滋病认知、改变态度和促进健康行为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同伴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负面态度,并鼓励采取预防措施。建议高校加强师资培训,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并利用数字媒体扩大影响力。
[1] 梁丽珍; 陈建新; 冯玲, 等. 同伴教育对中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 态度 行为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v.28;No.223:120-124.
[2] 连大帅; 洪翔; 李珊, 等. 同伴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性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6.v.37;No.269:126-129.
[3] 梁志静; 魏挺; 周哲人, 等. 微电影模式对某高校大一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v.38;No.282:34-37.
[4] 张谦; 杨治国; 杨延音, 等. 重庆市高中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7.v.46:139-140.
[5] 焦红良; 徐选国; 吴蒙蒙. 我国社会工作学生介入高校艾滋病教育的实践及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No.661:192-194
[6] 蒋颖; 钟朝晖; 张眉; 等.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v.39:134-136.
[7] 苏云鹏; 申元英; 何梅, 等. 大理地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v.28;No.207:42-45.
[8] 张谦, 杨治国, 杨延音, 等. 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5,44(21):3013-3015.
[9] 葛宪民, 唐振柱, 李国坚, 等. 广西艾滋病防治警示性宣传教育模式探讨与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11):1057-1061.
[10] 高爱钰; 潘勇平; 宋玉珍, 等. 北京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4.v.35;No.248:102-103.
[11] 钟晴伟. 基于同伴教育的德育创新路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No.733:78-80.
[12] 郭先文; 雷荣娥; 闫慧宇,等. 广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v.35;No.245:29-31+34.
[13] 马迎华. 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J].中国学校卫生.2020.v.41;No.324:7-12+17.
[14] 全凯锋; 吴玉梅; 谢晓艳, 等. 学生社团开展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8.v.34:60-63.
[15] 常可意; 吴杨峰; 单锶楷, 等.HIV 感染者/AIDS患者参与同伴支持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中华护理杂志.2024.v.59:110-118.
[16] 林艳; 郭莉; 程菁涵, 等.HIV/AIDS 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及应用现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v.27;No.219:124-127.
[17] 陈慧君; 焦康武. 北京市高校艾滋病防控制度化实践与完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v.25;No.185:103-106.
[18] 潘峥; 姚宁; 秦冰;, 等.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教育方法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9.v.40;No.308:34-36.
[19] 谷家仪; 范小艳; 曾颖. 专业心理咨询技能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8.v.18:131-135.
[20] UNAIDS. Global AIDS Update 2023: The Path That Ends AIDS.
[21] 王蓓; 姚宁; 李珊. 基于社交媒体的高校艾滋病同伴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23, 39(5): 45-49.
[22] 杨宗升; 侯阿冰. 中国高校艾滋病同伴教育覆盖率与效果评估[J]. 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2): 67-71.
[23] 教育部办公厅.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指南(2021 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