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

文章主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为重点,首先对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其次从三个方面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为智能制造业转型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最后提出驱动技术创新、优化生产要素、构建产业生态、转型企业战略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杜传忠,疏爽,李泽浩.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3(12):20-28.
[2] 简新华,聂长飞.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 54(6):29-36.
[3]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课题组,郭晓林,李伟,张斌,蒋震,姜明耀,杜爽,邹闻苡.新质生产力与税制变迁:元宇宙的视角[J].税务研究,2023,(12):5-11.
[4] 余东华,马路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06):90-102.
[5] 申浩然.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J].知与行,2023,(06):60-67.
[6] 徐政,郑霖豪,程梦瑶.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当代经济研究,2023,(11):51-58.
[7] 刘志彪,凌永辉,孙瑞东.新质生产力下产业发展方向与战略—— 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59-66.
[8] 徐政,郑霖豪,程梦瑶.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优势条件、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06):12-22.
[9] 曾世宏,沙鸿儒,肖咏嶷.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及其测度—— 基于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与中心- 外围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8.
[10] 李政,廖晓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 14(6):14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