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双因素理论下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青年教师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双因素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文章简要概述双因素理论,并探讨该理论下高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期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1] 钟珣.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路径研究[J].才智,2024,(33):127-130.
[2] 戴阿男,张振改.双因素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的调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4,36(05):25-36.
[3] 李刚,吴义珍.双因素理论视角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市场周刊,2024,37(22):168-173.
[4] 袁巧.双因素理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1):253-255.
[5] 龙梦晴,朱明俐,邹慧娟.高校青年人才引进待遇政策研究—— 基于56 所高校青年人才引进政策文本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4,(05):22-33.
[6] 赵洪波,高函.双因素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农村青年体育教师流失致因与应对策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3,38(05):44-50.
[7] 程艺璇.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管理[J].文教资料,2023,(14):152-155.
[8] 杜户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02):28-31.
[9] 易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稳定机制的构建—— 基于双因素理论分析[J].教育观察,2023,12(04):26-28+44.
[10] 谢冠男.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22,(24):63-65.
[11] 安迪.自我实现导向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187-188.
[12] 顾敏.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入职初期专业成长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1.
[13] 陈鹤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维路径[J].广西教育,2020,(23):86-87.
[14] 刘善球,王博文.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实施困境与改进措施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16):120-121+126.
[15] 陈熔,朱明苑.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0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