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31
Fall 2025
定向培养军士生带训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部队基层训练任务愈发繁重起来,在此情形下,对于具备组织训练、讲评纠错以及现场引导能力的高素质军士人才,其需求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当前高校的定向培养军士生,在训练教学方面普遍存有一些突出问题,像带训能力标准方面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教学路径有所缺失,育人机制显得单一,评估方式呈现片面等,如此一来,难以达到部队
对于“准教官型”军士所设定的岗位要求。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把军士生成长的全过程当作主线,针对“训什么、怎么训、谁来训、训得怎样”这四个关键问题去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构建起以岗位任务来作为导向的带训能力结构模型,精心设计出分阶段的能力培养路径,进一步完善“课程— 实训— 评价”这种闭环式的教学机制,同时建立起过程性与终结性相互结合的评估体系。除此之外,还对现役教官、退役军士以及专业教师进行整合,进而形成“多师协同、战教融合”的良好育人生态。
[1] 倪鲁军, 单汇源, 林建勇. 高校军士生传承培育兵团精神实践 [J]. 中国军转民, 2025, (03): 95-97.
[2] 楚骏莹. 全媒体时代高校军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索 [J]. 成才之路, 2024, (26): 45-48.
[3] 郑帆, 周文俊, 史皓. 定向培养军士生带训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23 (02): 80-83.
[4] 闫芳. 基于职业测评的定向培养军士生职业发展规划[J].中国军转民,2024,(21):15-17.
[5] 孙茜.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定向军士生培养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军转民,2024,(21):18-19.
[6] 黄渊. 定向培养军士生军事训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24,(22):125-128.
[7]杨贵英, 杨宏. 加强定向培养军士生党性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4,(20):177-180.
[8] 刘松林, 冯克善. 军士生领导力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4,(05):95-96.
[9] 刘姣瑶. 为战育人为军育匠: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军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湖南教育(C版),2024,(01):36-38.
[10] 徐玉娟. 基于“123”课堂体系的高职定向军士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汽车,2024,(0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