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9
Fall 2025
非遗音乐美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多维关联与价值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蕴含艺术价值,并具有跨学科的意义。从民族音乐学、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本文深入剖析非遗音乐美育对提升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与价值。着重探究非遗音乐美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探寻其提升文化认同的途径。基于文化传播学和教育学的视角,非遗音乐通过情感共鸣、认知深化以及行为实践这三种机制来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能激发文化归属感,系统教学可加深历史认知,参与实践可推动知行合一。研究显示,非遗音乐美育浸润有着文化传承、审美培育以及社会凝聚等不少价值。这是数字时代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未来,有望探索技术赋能以及国际传播,让非遗音乐重新焕发活力。
[1] 赵书峰. 合作·重构—— “非遗”乐舞表演文本的“再语境化”[J]. 中国音乐,2025,(02)
[2] 张雅然. 非遗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管窥—— 以乌力格尔为例[J]. 喜剧世界( 上半月),2025,(01):142-144.
[3] 吕悦. 非遗视角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N]. 安徽科技报,2024-11-08(015).
[4] 赵子瑞, 韩雪文. 非遗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4,(1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