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0
Fall 2025
以劳育人,高职院校“三维立体”思政育人模式构建
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用正确的育人理念引
导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以“双服务”为核心,打造“一心,两翼,三融合”的思政学生工作模式;以劳树德,开展
“四走”体验式党课;践行在地化专业劳动实践,服务粤澳横琴深合区和乡村振兴;以劳育人,拓展“劳动+”,创优
一批“青春赋能”志愿服务项目,强化价值引领,构建“项目+实践”的思政育人模式。
[1]檀传宝.如何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对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之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6):97-104.
[2]刘宇,高芳祎.关系主义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议题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4(4):16-22.
[3]位涛,孙振东.论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劳动何以促成个体之成人[J].当代教育论坛,2022,21(1):109-116.
[4]梁涵.粤澳和鸣 再谱华章[N].南方日报,2021-09-17.
[5]陈琼,柳友荣.新时代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内涵、问题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1):5-8.
[6]杨溪.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N].邯郸日报,2023-05-09.
[7]仲小瑾,王艳,蒯海章.基于系统基模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4(3):112-118.
[8]顾建军,毕文健 . 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人民教育,2019,(10):11-17.
[9]曾天山,顾建军.劳动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394.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
[11]雷世平,乐乐.高职院校“课程劳育”的内涵、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10):13-17.
[12]姚敦泽.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8):57-61.
[13]邬巧,王伟男.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广西某高校为例[J].大学教育,2024(8):134-139.
[14]陈高华,赵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感性维度探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的视角[J].北京社会科学,2024(4):15-23.
[15]李未来,康淑敏.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内涵、困境与进路[J].高教论坛,2024(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