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3,Issue 2

Fall 2024

Cite this article
1
Download
14
Citations
83
Views
27 December 2024

我国普通高校开设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影响与发展研究

志鹏 索
Show Less
1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ETR 2024 , 2(25), 84–86; https://doi.org/10.61369/ETR.10363
© 2024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2021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改革发布后,为继续保留高水平运动队以及提高我国体育学科的发展水平,我国高校开始了一股申报体育类本科专业的热潮,其中清华、北大等名校也不例外,纷纷开设了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体育类专业。在名校光环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建设,讨论此举对促进我国体教融合发展以及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效果。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开设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影响,并根据相关政策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Keywords
普通高校
体育专业
体教融合
体育学科
References

[1]黄璐,张琬婷,王小东,等.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新政:理念引领、现实关切与推进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1):28-41.
[2]于文谦,季城.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中考的热效应与冷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03):360-365.
[3]李良,孙民康,何勇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解读:意义、亮点及实施建议[J].中国体育科技,2022,58(01):12-17.
[4]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1-09-24].
[5]王晓微.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眸与未来展望—— 杨文轩教授访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11):1-6.
[6]吴相雷,陶玉流,王鑫,等.学科交叉驱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1):42-48.
[7]刘国锋,王宏梅,李俊,等.学校体育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4,42(6):70-78.
[8]韩承飞.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及促进经济发展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42(5):67-69+75.
[9]骆同,骆秉全.德国和日本体育学科发展特点、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2(10):102-109.
[10]陈彩盈,黄汉升.中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与未来路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3):249-257.
[11]朱毅然.域外经验与启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7(9):59-63.
[12]王迪.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10):121-122+102.
[13]董国民,张利超,景怀国.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转型发展动力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3,43(02):36-43+61.
[14]陈彩盈,黄汉升.新时代中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内涵、维度与路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06):8-20.
[15]王晓微.成就·经验·反思·构建:中国体育学若干重要议题探骊—— 黄汉升教授学术访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12):1-23.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