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3
Citations
6
Views
21 March 2025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实践育人探索

哲 禹 思侬 郑
Show Less
1 辽宁科技大学团委, 辽宁科技大学团委
ETR 2025 , 3(12), 12–14; https://doi.org/10.61369/ETR.11281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基于学生兴趣爱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教育活动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更加侧重学生身心体验,强调获得生成性认知、注重身心一体发展。学生社团囿于管理制度、保障设施、专业指导、发展定位等因素影响,其具身实践育人路径在于统筹优化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活动等,在“具身交互”中培养主体的人、在“身心融通”中培养完整的人、在“知行合一”中培养践行的人、在“开放生成”中培养个性的人。

Keywords
学生社团
具身认知
具身实践
References

[1] 叶浩生. 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 教育研究,2015(4):104-114.
[2] 西恩·贝洛克.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M].李盼,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前言.
[3] 官群. 行动为基础的语言观及其对语言学习机制的诠释: 一个有关语言习得、理解以及生成的理论[J].山东外语教学, 2014, 35(2):8.DOI:10.3969/j.issn.1002-2643.2014.02.007.
[4] 徐献军. 具身认知论: 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的作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 焦丽珍. 神奇的“经验之塔”—— 《视听教学法之理论》[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6):126.
[6] 李佳宁, 刘鹂. 融通与生长: 具身教学的逻辑旨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25):52-58.
[7]陈娜燕, 柏振平, 王永智. 身体与道德:高校生态人格塑造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转向[J].江苏高教,2024,(05):92-96.DOI:10.13236/j.cnki.jshe.2024.05.013.
[8] 胡玉宁, 肖欣耘. 创意劳动与具身实践: 青年沉浸手作体验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向度[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4, 43(3):57-66.
[9] 叶浩生. 身体的教育价值:现象学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9,40(10):41-51.
[10] 李昱蓉. 具身学习: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7,(09):7-10.
[11] 陆凯, 杨连生.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71-72.
[12] 安东尼奥·R . 达马西奥. 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人脑[M].毛彩凤,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13] 李润洲. 完整的人及其教育意蕴[J]. 教育研究,2020(4):26-37.
[14] 朱丹阳, 李启迪, 邵伟德. 运动技能的本质定位、获得机制及教学策略—— 基于波兰尼默会认知理论的考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05):59-65.
[15] 王正东. 游离到沉浸: 具身认知视域下教师教学范式转变[J].教育评论, 2024(5):122-128.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