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以龙母文化为例
龙母传说是西江流域深厚的文化标志,具有久远的历史根基与民众信仰,不仅是当地民众的精神支柱,还塑造了当地人的行为规范,如尊重自然、敬畏神灵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演进,龙母信仰与儒、释、道文化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俗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龙母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展开研究,探讨其价值、困境及应对策略,旨在更好地推动龙母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 周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28).
[2] 崔红. 云南省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24(02).
[3] 张璐. 数字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J].文化产业,2024(18).
[4] 郭世杰; 刘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间美术发展与数字化保护路径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3(03).
[5] 袁其玲. 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研究[J].文化产业,2021(35).
[6] 丁小然.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文化产业,2022(10).
[7]姚东亚; 龚婷. 试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J].西部旅游,2020(09).
[8] 林瑞玲. 文化产业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法[J].今古文创,2021(16).
[9] 郭常飞. 贵州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艺海,2021(08).
[10] 宋利荣.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科技风,2019,(36):196.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36172.
[11] 范蒙蒙. 绵阳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数字化传播,2024(04).
[12] 张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探究[J].参花,2024(06).
[13] 黄钰琀. 非遗视野下巴山背二歌的传承与保护[J].艺术评鉴,2023(16).
[14] 何华湘. 西江龙母文化的复兴与传播问题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9,(07):149-152.
[15] 徐亚娟. 西江流域龙母传说渊源新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5):1-3+17.DOI:10.19488/j.cnki.45-1378/g4.2019.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