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1
Citations
4
Views
28 March 2025

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璐 王
Show Less
1 广州市天工科技技工学校, 广州市天工科技技工学校
ETR 2025 , 3(13), 9–11; https://doi.org/10.61369/ETR.11339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璀璨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民族世代继承与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包容性等鲜明的文化特征。而国家的文化实力与国防、经济、科技等实力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1] 当今,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速了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世界各国的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相互交流与碰撞并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Keywords
传统文化
传承
多元文化格局
References

[1]李燕冰.中印缅交角地区地缘环境的时空演变及演化机制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21.
[2]谭小攀,马绪龙.以"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三重逻辑[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06):51-54.
[3]高卫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三个传播断层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1):21-26.
[4]南新.浅析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宏观教育决策因素[J].好家长,2014(51):243.
[5]闫发滨,杨玉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考[J].宁夏教育,2018(05):9-10.
[6]裴梦苏,林彩琼.自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以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为例[J].今古文创,2021(36):70-72.
[7]李沛涵.人工智能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与挑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中国报业,2020(24):24-25.
[8]车圣龙.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传承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5):119-122.
[9]耿玉芳,孟强.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的解决之道[J].出版广角,2020(16):41-43.
[10]王永友,史君.新媒体环境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质、方式与应对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2):104-112.
[11]陈静.《唐顿庄园》的帝国记忆,文化资本的转化与输出[J].前沿,2013(22):139-142.
[12]孟璐.从“动漫外交”看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渗透[J].新闻论坛,2019(03):90-94.
[13]范晓涵.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对乡村文化的建构及传播—基于李子柒、丁真现象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9):4-6+35.
[14]西门杏庵.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只此青绿》:用舞蹈绘就的《千里江山图》[J].南腔北调,2022(03):2-19.
[15]郝飞.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实践研究[D].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
[16]徐政,冯昕.世赛引领下的手工木工实训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家具制作项目为例[J].中国培训,2022(05):54-57.
[17]梅青原.榫卯结构——木头里的信仰与象征[J].中外建筑,2018(09):69-71.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