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童蒙文化中儿童德育的多重向度与优化路径
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明确童蒙文化中儿童德育明人伦的教育目的、重内发的儿童中心、讲家教的德育内容,将“击蒙”“童蒙”“困蒙”“包蒙”“发蒙”的理念运用在儿童德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教育方法紧密结合,在文化自信下推动儿童德育提质增效,促进儿童蒙正育德,蒙以树人。
[1] 徐忆农.中华童蒙读物的源流与传承价值[J].新世纪图书馆,2018,(03):16-25.
[2] 金滢坤.中国童蒙文化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5.
[3] 蔡春娟.元代社学与乡村童蒙教育的开展[J].河北学刊,2018(4):75-80
[4] 田茂,王凌皓.中国传统童蒙读物对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06):205-211.
[5] 郝彩虹.中国传统童蒙教化中的成人之道—— 《千字文》和《三字经》中的社会化思想研究[J/OL].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8[2025-01-04].https://doi.org/10.15886/j.cnki.hnus.
[6] 王睿,王凌皓.朱熹的道德养成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其童蒙教材及读物的分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06):55-59.
[7] 胡芮.儒家生命伦理的蒙学形态及其演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2):165-175.
[8] 范瑞平.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
[9] 陈苏珍,詹石窗.朱子齐家思想的哲学建构—— 以朱子家庭教化实践为中心的考察[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3(01):23-31.
[10] 班高杰.人伦与规范:传统蒙书中的道德养成[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07):22-28.
[11] 金滢坤.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与唐代家教中的“人伦”教育解析—— 以“五逆”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22,(12):83-94+282.
[12] 唐艳.尊天性而施教化—— 蒙卦儿童哲学意蕴阐发[J].周易研究,2022,(01):34-38.
[13] 王瑾.《周易》蒙卦的童蒙教育思想理念[J].教育学报,2018,14(04):111-117.
[14] 林孝斌,谢文郁.“童蒙求我”与中国哲学中的主体意识建构—— 关于《周易》蒙卦的一种生存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2,59(06):64-74+163.
[15] 梅珍生.解蔽与启蒙:蒙卦的存在论诠释[J].江汉论坛,2020,(10):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