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25
Fall 2024
广东省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的基本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也应与时俱进,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和效率。为了推动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重视高职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极为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其课程化,才能给予学生更为系统、科学的德育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其课程化基本策略进行了重点探究,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李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以“京剧”融入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25,24(01):19-24.
[2] 陈薇.基于会展传播力的高校教育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方法研究[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24,(20):91-93.
[3] 李芳芳,张静.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融入高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基于PBL 教学模式[J].教育观察,2024,13(12):73-76.
[4] 张宝君,骆文迪.数媒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的检视与策略[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4,38(1):19-28.
[5] 李伟.数智化环境下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39(1):95-99.
[6] 韦妙,刘小艳,马丹.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梯度框架及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3):29-36.
[7] 林成圣,钟荣树,曾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公关世界,2023,(06):90-92.
[8] 颜彩媛.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生产的现代转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3,32(6):18-22.
[9] 黄永林,宋俊华,张士闪,等.文化数字化的多维观察与前瞻(笔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2(1):52-69.
[10] 周志强,陈艳梅.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建设—— 兼论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6):5-8.
[11] 丁俊苗.应用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20,32(05):1-5.
[12] 苏金良,王洪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基础教育课程,2020,(05):39-45+52.
[13] 汪沺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思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4):155-156.
[14] 高元芳.基于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2):89+95.
[15] 姚永辉.文博资源的“活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改革推广新思路[J].基础教育,2017,14(02):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