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7
数字孪生驱动在大汶河流域非遗的文化记忆重构研究
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记忆重构中的创新应用。借助三维建模、虚拟现实、语义网络等技术,构建“空间载体—实践行为—符号系统”三位一体的数字重构模型,实现非遗技艺的数字化再现与文化记忆的沉浸式传达。通过分析大汶河流域非遗资源现状,提取地域记忆、考古与传说、农业生态等要素,重塑文化记忆的深层结构。在实践层面,推动博物馆展陈、民俗活动、师徒传承的数字转型,并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元宇宙文旅场景、智慧导览系统与非遗文创产品,构建“保护—传承—转化”一体化生态。
[1]于涓.“脱域”的“再嵌入”:短视频平台赋权非遗传播——以抖音为例[J].电视研究,2022,(05):74-76.
[2](德 )扬·阿斯曼(Jan Assmann).文化记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5-18.
[3](法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M].商务印书馆,2021.10-12.
[4]丁波,方叶林.数字赋能乡村空间变迁的数字化治理转型[J].经济地理,2024,44(06):17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