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4
Fall 2025
吕剧的社会美育价值与心理疗愈功能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考察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出发,聚焦吕剧在社会音乐教育场域中的独特价值,重点探析其美育功能及潜在的心理疗愈效应。文章首先梳理吕剧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质,继而系统论证吕剧在促进审美素养提升、情感表达与宣泄、文化身份认同、社群联结构建以及生命意义感获得等方面的美育与疗愈价值。在此价值基础上,分析吕剧应用于社会音乐教育的成立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通过社会音乐教育实践激活吕剧的当代生命力,服务民众心理健康与文化福祉提供思路。
[1]苏远尚.山东吕剧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2]王秀庭,杨玉芹.吕剧来源、名称及发祥地辨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4):119-121.
[3]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刘洪艳,王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探讨——以山东吕剧艺术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0,(07):32-39.DOI:10.14112/j.cnki.37-1053/c.2010.07.023.
[5]张永杰.地域文化视野中的吕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6]王帅.“十七年”山东吕剧发展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23.DOI:10.27281/d.cnki.gsdyc.2023.000334.
[7]王伟.吕剧艺术的审美风格[J].齐鲁艺苑,2019,(05):86-91.
[8]靳易,谢建明.心理健康工作中音乐疗愈向音乐美育的发展与思考[J].当代音乐,2024,(08):19-21.
[9]李洪光,卞全照,薛妍.“地方戏”唱响美育课程供给侧改革[J].人民教育,2022,(Z3):109-110.
[10]孟奇玉.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理论与电子疗愈音乐的融合[J].音乐生活,2024,(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