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社会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客观冲突及纾解路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个体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的教育活动,具备社会管理的功能,彰显出社会技术属性。社会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和模式。从内在机理、客观冲突及纾解路向三个维度探讨社会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社会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机理,防范社会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风险。鉴于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拓展以及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探寻纾解之道,以促进社会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杨青 ,白晓琳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5,27(02):142-146.
[2]陈清,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的系统考察 [J].理论导刊,2024(9):111-116.
[3]项久雨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素的解释之维 [J].思想理论教育,2024(2):55-61.
[4]帅建强 .大数据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逻辑理路、风险隐忧及其优化路径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2):95-102.
[5]宋洁 .基于社会技术层面的反思: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2024,10(01):183-191.
[6]任凤琴,董子涵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与规避 [J].理论导刊,2024(2):121-128.
[7]陈壑松,邹太龙 .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发展机遇、伦理风险及化解策略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1):64-70.
[8]谭培文,邝文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机制、矛盾及其化解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5(2):88-94.
[9]陈城,徐楠 .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原则与思路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14):88-90.
[10]吴凯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论析 [ J].思想教育研究,2023(2):41-46.
[11]张帆 .人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4):53-56.
[12]李芳,刘剑 .载体融合: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新趋势 [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 2025(3):15-21.
[13]施慧,储汉成,王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资源的挖掘与创新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4):70-72.
[14]李娜,庄得宝 .势能、动能、效能:数字化赋能思政课评价的逻辑理路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5):77-83.
[15]曹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字化的价值、挑战与优化路径 [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1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