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6
Fall 2025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广西瑶族“祝著节”非遗节庆品牌设计策略研究
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框架,探究广西瑶族布努瑶 “祝著节” 非遗节庆的品牌化路径。首先概述祝著节的起源、地位及文化记忆理论;接着分析祝著节传承困境,即多元娱乐冲击致对青年吸引力衰减、品牌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文化元素碎片化同质化且存在跨族群符号混淆;随后提出品牌设计策略,以“民族性、延续性、叙事性”筛选文化符号建“记忆符号库”,锚定储存记忆从神话、服饰提取元素构建视觉符号,借AR技术等激活功能记忆实现符号现代化转译,再通过二者双向联动输出品牌。本研究旨在为祝著节文化与经济价值共生及少数民族非遗节庆转型提供参考。
[1]陈立萍.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民族品牌可持续发展——以景宁“中国畲乡”为例[J].创意与设计,2024,(05):89-95.
[2]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巴马瑶族自治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中国社会科学网.从记忆到文化记忆——一种跨学科的文化阐释范式[EB/OL].2024-06-18[2025-07-01].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8_5759364.shtml.
[4][德 ]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M].潘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陈佳佳.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的非遗传承与地域文化协同发展——以温州洞头贝雕为例[J].上海文化,2024(8):83-91.
[6]潘丽文.短视频中的文化记忆建构:符号象征、叙事策略与主体互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1(5):141-150.
[7]张声震:《密洛陀古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923页.
[8]吴萍,郭怡瑛,鲍宗亮,等.基于智能语义分析的乡村非遗品牌设计策略实践研究[J].包装工程,2024,45(12):26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