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10

Fall 2024

Cite this article
9
Citations
14
Views
20 December 2024

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开发历程、实践应用与发展趋势

建荣 杨1 建军 武1 振楠 高1 振华 杨1
Show Less
1 国能新疆煤制气有限公司, 中国
ME 2024 , 1(10), 25–27; https://doi.org/10.61369/ME.2024100009
© 2024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战略资源。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既是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禀赋的现实选择,也是带动传统能源产业链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路径,对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2]。
煤气化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是煤基产业链的“龙头”环节,支撑煤制大宗化学品(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烯烃等)、煤制液体燃料(汽柴油)、煤制天然气(SNG)等重要产业[3]。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要求“科学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产能储备管控”[4-5]。在此背景下,煤气化技术作为煤制油气过程的核心单元,其创新突破至关重要。
我国煤气化技术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一是技术引进期(20世纪50-90年代),为满足化肥与城市燃气需求,先后引进Lurgi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和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二是自主突破期(21世纪初),通过国家级科研攻关,实现大型煤气化技术国产化“零的突破”。三是创新引领期(近年),在基础研究、工艺开发、装备制造、工程应用及数字化领域全面进步,完成从技术“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
本文聚焦适用于煤制天然气的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系统梳理其发展脉络,剖析已投产煤制气项目中气化装置的运行瓶颈与根本成因,提出针对性优化方案,并基于低碳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Keywords
煤气化技术
气化炉处理
能源
环保
References

[1]谢克昌.煤利用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S):8-17.
[2]谢克昌.科学认识煤化工大力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J].能源与节能,2011(2):1-2.
[3]王辅臣,于广锁,龚欣,等.大型煤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化工进展,2009,28(2):173-180.
 [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2-12-15].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212/
 t20221215_1343551.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的通知[EB/OL].[2022-12-14].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14/
 content_5732067.html
 [6]谢克昌.中国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第三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及煤转化高新技术研讨会.西安:《应用化工》编辑部,2006.
[7]王基铭.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现状与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12(8):1-6.
[8]李志坚.现代煤化工进展及发展关注重点[J].化学工业,2013,31(6):9-14.
[9]杜铭华,安星悦.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J].化学工业,2013,31(1):19-21.
[10]王辅臣.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及展望//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学术年会.南京:[S.N.],2014.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