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10
Fall 2024
水利水电工程节水减污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与实践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水资源开发的核心载体,亟需探索节水减污协同增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立足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阐述节水减污一体化技术体系实践价值,从技术融合、管理优化与制度保障三个维度提出技术体系构建策略,并从人才培养、试点示范与全周期目标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水利水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1]柳小恒,李修磊,陈崇德.漳河水库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4):55-57.
[2]钟鸣辉.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理念和思路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8,(06):8-11+18.
[3]左其亭,秦西,马军霞.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解读、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5(03):1-8.
[4]许全喜,许继军.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几点思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4,41(09):1-7.
[5]韩湘湖,张景娇.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保技术与可持续发展[J].水上安全,2024,(11):94-96.
[6]申勇,宋致军,宋方玉,等.“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J].水利发展研究,2023,23(06):30-36.
[7]李奕,刘佳,张炯.水利工程领域在减碳方面的措施与进展[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3,9(12):60-64+73+45.
[8]张玉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24):77-79.
[9]徐浩东.水利工程中水环境生态治理防护技术研究[J].张江科技评论,2024,(12):87-89.
[10]张於林,李春花.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应用实践[J].生态与资源,2024,(1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