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9
Fall 2024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四川彝族“非遗+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四川布拖县的调研
“非遗+ 旅游”产业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四川彝族地区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探索这一产业融合发展的理想之地。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当地“非遗+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梳理非遗资源、研究旅游市场,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1] 陈学明,王喜梅,刘佳. 彝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6(06):40-44.
[2] 禅心,何流,许倩茹. 布拖:推动高质量发展 描绘“火把节之乡”新画卷[N]. 四川日报,2022-11-03(24).
[3] 赵欢. 云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7.
[4] 尹清龙,李凯. 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5):125-131.
[5] 常瑞,金开会,李勇. 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资本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基于凉山州脱贫乡村产业发展视角[J]. 西南金融,2019(01):44-54.
[6] 王宇航,于佳宾,徐宏幸.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析[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01):118-122.
[7] 习近平.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7-09-01(002).
[8] 黄永林,谈国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2)49-55.
[9] 张议尹.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 云南财经大学,2017.
[10] 吴斗鹏. 德昌金沙傈僳族乡“非遗+N”模式开启乡村振兴新视野[N]. 凉山日报( 汉),2022-09-23(001).DOI:10.28542/n.cnki.nlsrh.2022.001897.
[11] 邢启顺.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文化影响[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04):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