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6
Fall 2025
神话视域下的原型批评理论研究
原型批评起源于二十世纪初,融合了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学理论等多领域的思想成果,核心是探讨“原型”的本质、来源及文学表达。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通过研究神话、巫术、仪式等文化形式,解释了原型在文化中的传承;荣格从心理学的角度,以“集体无意识”为心理根源,解释了原型的来源与形成;弗莱将原型定义为构成文学的核心象征系统和叙事模式,利用原型实现了对作品的解读,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原型批评的理论支柱。原型批评理论为理解神话深层结构和普遍意义提供了重要视角,为神话研究开辟了探索人类集体想象力和叙事根源的新维度。
[1]Encyclopedia of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Vo1.2,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1975,p.288.
[2]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 52-53 页.
[3]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94 页.
[4]荣格:《心里类型》,吴康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第375-376页.
[5]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 113 页.
[6]Jung,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1.9,Part1,p.154.
[7]冯川:《神话人格——荣格》,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第 95 页.
[8]诺思洛普·弗莱著,陈慧等译:《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第366页.
[9]诺思洛普·弗莱著,陈慧等译:《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第 99 页.
[10]杨丽娟:《“理论之后”与原型——文化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 29 页.
[11]诺思洛普·弗莱著,陈慧等译:《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第 110 页.
[12]Frye,The Great Code,Routledge &Kagen Paul,1982, p.48.
[13]王建会,《英美文学辞典》,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