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5
Fall 2025
技术逻辑与亲密关系建构的张力:抖音“续火花”功能的媒介化分析
在媒介化浪潮下,抖音“续火花”功能作为社交媒体新社交玩法的代表,已深度嵌入用户的社交互动与亲密关系建构中。本研究运用媒介化理论,结合网络民族志和半结构化访谈,对该功能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其媒介逻辑体现在符号化的关系象征体系、仿真的运作路径以及仪式化与游戏化的互动模式这三个层面。而在亲密关系建构中,技术逻辑与亲密关系实践间存在显著张力,具体表现为关系认知上量化标准与本真性的矛盾、情感体验中不同主体的差异碰撞,以及互动实践里形式拓展与压力抵抗的并存。本研究为理解数字时代新型亲密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平衡技术指标与情感真实性提供了启示。
[1] 白昊石, 黄顺铭, 刘祖瑞.“养火”: 虚拟中介物与电子亲密关系[J]. 新闻与写作,2023,(07):86-96.
[2] 李思雨. 青少年抖音“续火花”对个人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J]. 科技传播,2025,17(04):105-109.
[3] 王昕. 时间维度下的“数字亲密”—— 基于青年群体互联网实践的质性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9,(10):5-11+68.
[4] 陈拓, 吴向然. 个体化与技术共谋: 青年异地夫妻数字化亲密研究[J]. 东南学术,2023,(04):186-196.
[5] Livingstone S .On the Mediation of Everything: ICA Presidential Address 2008[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9,59(1):1-18.
[6] Nick Couldry,Andreas Hepp, “Conceptualizing Mediatization: Contexts, Traditions, Arguments,” Communication Theory,2013,23(3).
[7] 白昊石, 黄顺铭, 刘祖瑞.“养火”: 虚拟中介物与电子亲密关系[J]. 新闻与写作,2023,(07):86-96.
[8] Herbert Blumer.Symbolic Interactionism: Perspective and Method[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9] 赵毅衡. 符号学: 原理与推演[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0] Stig Hjarvard.Mediatization and cultural and social change: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J].Mediatization of Communication,2014;p.204.
[11] 顾烨烨, 莫少群. 媒介化研究: 理论溯源与研究路径[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02):143-162.
[12] 许纪霖. 千禧一代人的怕与爱[J]. 读书,2022,(10):21-30.
[13] 侯东阳, 高佳. 媒介化理论及研究路径、适用性[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05):27-45+126.
[14] 林恩·杰米逊, 陈明哲. 媒介全球化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J]. 文化艺术研究,2022,15(02):49-60+113.
[15] 毛章清, 胡雍昭. 胡翼青: 重新发现传播学—— 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谈起[J]. 国际新闻界,2016,38(02):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