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4
Fall 2025
火电机组碳排放特性研究及管理建议
本研究针对火电机组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引发的安全矛盾,通过多维度实证分析揭示了碳排放非线性响应机制:负荷变化率超±5%/min时碳强度偏离稳态值>15%,设备劣化通过能效衰减间接推高碳排放1.3–2.1%,燃料与环境交互作用触发碳强度跃升阈值。研究发现碳排放激增与设备安全存在强耦合关系:碳强度>1000 g/(kW·h)时转子热应力骤增2.3倍,频繁启停致疲劳损伤因子超安全阈值0.5。基于此,提出碳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框架:构建负荷-碳强度动态控制曲线实现碳安协同优化,设计多源监测融合算法校正监测误差,创新“碳指纹-健康度”模型联动设备检修与碳配额分配。成果为火电机组低碳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1] 姚顺春,支嘉琦,付金杯,等.火电企业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06):97-108.
[2] 解婷婷,孙友源,郭振,等.火电机组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发电技术,2024,45(05):919-928.
[3] 郭喜燕,刘嘉康,白雪,等.基于碳排放特性及碳交易规则的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分析[J].热力发电,2023,52(04):14-23.
[4] 陈公达,傅诗万,蔡秀霞,等.基于前后端在线监测的燃气发电机组碳排放特性与影响因素分析[J].热力发电,2024,53(06):96-105.
[5] 宣添星.火电机组远程碳排放监测系统的设计应用与推广[J].电气时代,2024,(04):32-34.
[6] 李政,李伟起,张忠伟,等.“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4,26(04):108-120.
[7] 单思珂,刘含笑,刘美玲,等.我国火电行业碳足迹评估综述[J].发电技术,2024,45(04):575-589.
[8] 王明,周志兴,封明敏,等.火电机组实测法CO2排放监测模型及准确性验证[J].煤化工,2022,50(02):18-21+33.
[9] 马玉锴,田亮.基于证据理论与云模型的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9(03):96-103+126.
[10] 张春雷,赵良,刘逍,等.火电CO2排放连续监测的国际经验分析及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24,26(04):134-151.
[11] 龙建平,李德忠,席莉.考虑碳减排的火电机组煤耗基准值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4(3):98-101
[12] 李健华,陈雪,付浩,武云霞,白智丹.碳电市场环境下火电厂市场竞价策略及交易技术[J].四川电力技术,2023,46(3):46-5289
[13] 夏忠林,陈文通,许书峤,等.火电厂烟塔合一技术应用现状与现存问题分析[J].发电技术,2024,45(04):590-599.
[14] 胡波,陈俊,杨柳,等.全国产分散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J].热力发电,2022,51(03):159-165.
[15] 伍晨.安徽省火电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达峰预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22.
[16] 张兆,党志军,文慧峰,等.干风保养技术在火电机组汽水系统全保护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22,43(03):27-31.
[17] 王凯丰,谢丽蓉,乔颖,等.电池储能提高电力系统调频性能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46(01):174-181.
[18] 乌日根和希格,杨婵,余滔,等.碳交易-用能权-电力市场联动下火电机组参与交易策略研究[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5,17(01):126-139.
[19] 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基于关联技术的火电厂机组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CN202411327403.7[P]. 2025-01-03.
[20] 张兆,党志军,文慧峰,等.干风保养技术在火电机组汽水系统全保护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22,43(03):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