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1
Fall 2025
中医药理论在化妆品植物原料研发中的应用
中医药理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理论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核心,以及核心治则、中药配伍特性、组方及炮制技术,在化妆品植物原料开发中展现出显著成效,且应用愈发广泛。化妆品植物原料研发应深入挖掘中医思想精髓,不能简单地添加中草药提取物,更不可机械地照搬古人药方。而应正确理解并精准掌握中医药理论,在植物资源化妆品的发掘、继承和推广中积极创新,同时结合现代科技,以此打造独特的品牌特色,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中医药理论在该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化妆品植物原料研发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参考和明确的方向。
[1]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2):189~190.
[2]张蕾等.茶多酚的提取及其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进展[J]. 比较化学,2023,7(2):11~18.
[3]董银卯,孟宏,何聪芬.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9):14~18.
[4]郑依,孟宏,董银卯.胎脂成分与功效及仿生应用展望[J].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2017(2):104~108.
[5]岳立芝,李丽,孟宏.痤疮辨证分型的中医药研究与化妆品研发进展[J]. 轻工学报,2017,32(3):33~36.
[6]杨笑笑, 李泽巧, 张宝江, 等.基于皮肤本态数据库的中青年女性面部皮肤综合状态评价模型构建[J].日用化学工业,2022,52(1):56~61.
[7]张大勇,杨笑笑,赵新昊,等.东方本色:基于皮肤本态的中国女性肤色伴随特点研究[J]. 中国化妆品,2022(1):60~69.
[8]董银卯,邓小锋.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应用与发展趋势[J].轻工学报,2016,31(4):30~38.
[9]张林落,周学平.从七情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探讨”异类相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2)655~658.
[10]叶茂,李娟.丹参在皮肤护理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20(3):210-~212.
[11]尹燕,王淼,阳志强,等.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21(17): 5369~5377.
[12]贾天柱.论中药炮制的”四新八化”[J].药学研究,2019(7):399~402.
[13]罗成禹,袁志涛,刘海姣,等.药用百合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J].2024(9):104~108.
[14]赵佩岑,陈启桢.银耳的药理活性与产品开发[J].食药用菌,2023,31(6):365 ~ 369,384.
[15]李红念,郭文贤,戴卫波,等.石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24,27(8):1417~1423.
[16]董昕雯,刘雁峰,林林,等.《傅青主女科》中麦冬应用探析[J]. 中医药导报,2024(08):113~116.
[17]刘学铭,王思远,黄建伟.玉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2024,26 (02):203~212.
[18]程雪华,柳青,董晓光,等.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功能活性及其健康产品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2024 (16):103~107.
[19]曾宪隆,邓小英,何美瑜.痤疮发病机理及祛痘原料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20,47(15):88~90.
[20]张泽涵,姜伟艳,代逸丹等.防风补益功效的考证及探讨[J].西部中医药,2024,37(09):67~71.
[21]孙文豪, 杨扬, 陈恒, 等.薄荷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23,55 (05):78~82.
[22]曾小彤,石丽平,陶洪坤.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生物化工,2023 (05): 103~106.
[23]辛国麟,曹铱晨,刘亚蓉,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熟地黄的中成药配方规律[J]. 光明中医,2023 ,38 (21):4097-4101.
[24]薄颖异.山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24,37 (16): 189~192.
[25]罗群,金红宇,杨建波.枸杞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24,47 (10): 2427~2433.
[26]董施秋, 闫晨苗, 高潇.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哈尔滨医药,2024,44(01): 130~134.
[27]梁旗,张来宾,吕洁丽.川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4,41(03):275~285.
[28]倪嘉挺,袁旭,曹庆宇.赤芍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24 ,41 (02) .
[29]董立,丛绍强,程明丽.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分析及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 (11): 126~130.
[30]李伟,贾志春,徐伟.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4,40 (05):85~90.
[31]吴静雨,陈晓凡,徐万爱.薏苡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4,49(06): 1474~1484.
[32] 何敏,郁静蕾,汪永祥,等.中药柴胡活性成分提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24, 51(7):14-16.DOI:10.3969/j.issn.1004-275X.2024.07.04.
[33]赵芸芸,韦宇,卫若楠.郁金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J]. 吉林中医药,2021 ,41 (06):
[34]胡蕴慧,刘朋,熊皓舒等.数智中药:现代中药数智化升级与创新发展[J]. 中草药,2024,55(1):1~11.
[35]李梢, 肖伟.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新药研发专家共识总论[J]. 中国中药杂志,2024,49(18)5055~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