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9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1
Download
7
Citations
25
Views
14 July 2025

守正创新,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

广喜 周1
Show Less
1 南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
RTED 2025 , 1(9), 94–96; https://doi.org/10.61369/RTED.2025090036
© 2025 by the authors.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局性、系统性、结构性的范式转换, 旨在将数字技术的势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赋能的动态过程中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变化。在创新中守正,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主旋律弘扬、本质诉求和规律遵循,坚定立场和指向;在守正中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育人模式转换,激发活力和动力。守正创新,必须厘清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的前提性认识。

Keywords
数字技术
赋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守正创新
References

[1] 陈志勇, 李霞. 颠覆性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实践超越[J]. 思想教育研究,2022,(09):142-147.
[2] 王寅申, 朱忆天. 沉浸传播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革与价值澄明[J]. 思想理论教育,2021,(04):90-95.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1.04.015.
[3] 卢岚. 新质生产力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逻辑进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3):67-72.
[4] 梁海娜, 岳爱武.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策略[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4,26(6):61-69.
[5] 赵建超, 温晓青. 思想政治教育新质生产力: 生成基础、运行机理与发展路径[J]. 理论导刊,2024(8):101-107.
[6] 陈旭, 阮昆. 数字思政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5,37(1):113-120.
[7] 周建华, 全林峰. 打破数据迷思: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及风险防范[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5):101-107.
[8] 但武刚, 李玉婷, 王海福.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与展望[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9):41-53.
[9] 周义龙, 孔卓宇. 应用型本科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J]. 教育观察,2023,12(13):19-22.
[10] 陈肯, 辛平. 外语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构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8):34-44.
[11] 周鹏飞. 智能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守正与创新[J]. 教育评论,2023,(08):82-88.
[12] 钱甜甜.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J]. 大众文艺,2023,(20):209-211.
[13] 刘丹. 灌输理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守正创新[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36(02):102-106
.[14] 匡存玖.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5):86-92.
[15] 潘同人. 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三重逻辑[J]. 中国轻工教育,2022,25(01):42-48.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