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7
数智化赋能与跨文化协同: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襄阳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本文以襄阳建设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为背景,聚焦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智化技术与跨文化协同对城市国际形象塑造的赋能机制。通过理论建构、案例分析与政策设计,提出“技术 - 文化 - 经济”三维融合框架,揭示数智化技术对城市治理、产业升级与国际传播的驱动作用,探索跨文化协同策略的文化适配路径,并为襄阳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实践方案。研究发现,数智化技术可显著提升传播效率与精准度,而跨文化协同需以文化符号挖掘与国际合作机制创新为核心。最终形成“精准传播四维模型”与“文化适配指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王战,冯天瑜.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耦合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1(5): 72-83.
[2] 赵云泽,李彪. 国际传播中的文化符号挖掘与叙事策略——基于“一带一路”案例的分析[J].新闻大学, 2020(8): 45-58.
[3] 襄阳市人民政. 襄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襄阳市发改委, 2023.
[4] 谢家平,郑颖珊,董旗. 供应链数智化建设赋能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4, 26 (5): 15-29.
[5] 吴志强,李昕.智慧城市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J].城市规划,2022,46(3): 12-22.
[6] 刘彦平,李诚. 数智化时代城市国际品牌传播的路径创新——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的实证分析[J]. 国际新闻界, 2023,45(2): 89-105.
[7] 孟勋彪,叶小建。财务先行的智慧化经营管理体系研究 —— 数智化赋能一流发电企业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8] Govers, R. Imaginative Communities: Admired Cities, Regions and Countries.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2
[9] Kitchin, R. Digital Twins, Virtual Popula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Metaverse City.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2023, 13(1): 119-123.
[10] Dinnie, K. City Branding: Theory and Case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