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守望语文的诗意
本文探讨了“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作者认为,诗意语文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既蕴含王崧舟所言的“对教育本真的回归”,也需通过激活汉语生命力实现教学过程的诗意美,最终促进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共同升华。作者结合三十年教学实践,提出探索诗意语文的三个阶段:初期追求形式创新(如活动设计),中期回归语言本质(聚焦听、说、读、写与文本细读),后期构建制度性学习体系(如随笔、演讲等规范),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自觉部分。最终形成“活”(方法灵活、尊重个性)与“实”(过程扎实、目标落地)相结合的教学风格,强调以语言训练为载体,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师生共创诗意人生奠基。
[1]王崧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页码3, 5, 7.
[2]王崧舟. “诗意语文”:哲学视野与教学突围[J]. 语文教学通讯,2006(01): 15.
[3]张志公.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10.
[4]张志公. 关于语文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1982(03): 8.
[5]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6.
[6]斯普朗格. 教育与文化[M]. 彭正梅,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