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8
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探讨数字技术推动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基于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研究以学生为核心、技术融合为方向,提出模块化分层框架,整合分块课程、实践项目及混合教学模式,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结果表明,该体系通过破除学科界限、搭建协作平台,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学研合作与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研究揭示技术更新与知识衔接、学科融合与专业深化的矛盾,提出动态内容优化与跨学科师资协同策略。成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培养综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 王永丽.立体化教材建设以及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耦合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23,(24):191-194.
[2] 李永智,秦琳,康建朝,等.数字教育赋能教育强国的国际观察[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11):12-20.
[3] 赵俊芳,许高蕊.学科的三维视界及新学科建设进路[J].大学教育科学,2023(4):31-37.
[4] 许韬,李宇航,代东旭.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论检视、现实挑战与进阶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3(23):18-21.
[5] 梁腾飞.工程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13):28-31.
[6] 徐杨.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8):74-76.
[7] 杨鑫,解月光.以教育数字化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逻辑与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4(3):25-31,69.
[8] 李臻.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极目,2023,(05):83-86.
[9] 张春霞,王彦杰,巩华荣,等.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创新[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5):77-81.
[10] 耿一丁,王利娜.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探究[J].科学咨询,2024,(18):137-140.
[11] 崔育宝,李金龙,张淑林.交叉学科建设:内涵论析、实施困境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2,38(4):16-22
[12] 杨庆,刘志军,孔纲强,于龙.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策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5,(03):28-32.
[13] 马宁,王红兵,刘怡君,等.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多维测度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75(3):1-9.
[14] 聂飞,林恺,陈双.交叉学科与师资队伍的交互作用及建设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5(5):117-121.
[15] 吴岩.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 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