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7
Citations
17
Views
14 April 2025

戍边育人双维共生:边境民族地区城乡小学思政课协同机制研究——基于防城港与东兴马路镇校际比较的教育共同体路径探索

妍 黄1
Show Less
1 防城港市实验小学, 中国
VDE 2025 , 1(3), 43–45; https://doi.org/10.61369/VDE.2025030032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在广西绵延的边境线上,防城港实验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正用稚嫩嗓音讲述界碑背后的家国故事,而三十公里外的马路镇中心小学,京族少年怀抱独弦琴,指尖扶过琴身,琴声悠扬婉转,他恍惚听见京族古歌从浪涛里浮出,一句一颤:“波为琴,沙作谱,莫教鱼泪染珍珠。”这两所城乡小学的教育实践,恰似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东汉马援将军的马“掘井济民”的戍边精神,与数字时代的“云端课堂”在此碰撞,构建起“守土固边”与“铸魂育人”的共生体系 [1-3]。本研究以“使命 -课程 -空间”三维框架解构边疆思政教育密码,揭示城乡协同如何通过“红色基因传承 +数字赋能”实现政治属性与育人本质的统一。研究发现:两校通过“党建领航 -文化浸润 -技术赋能”机制,不断提升边境学生国家认同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传承实践,为新时代边疆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双重范式 [4-5]。当马援铜像的斑驳光影映照在 AR界碑的数字纹路上,南疆教育的“精神界碑”正悄然成型。

Keywords
边疆教育共同体
戍边育人
思政课协同
数字赋能
文化共生
References

[1]教育部 .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Z]. 2023.

[2]文星乃 .匠心筑梦育桃李立德树人谱新篇 [N].金昌日报 ,2023-09-06(002).

[3]李海燕 ,李素娟 .城乡接合部小学思政教学生活化探索 [J].甘肃教育 ,2024,(01):20-23+51.

[4]莫起辉 . “互联网 +同步课堂”促进边境教育公平的实践探索 [J]. 中国电化教育 , 2020(7): 45-51.

[5]防城港市教育局 . 边境地区中小学思政课创新案例集 [R]. 2023.

[6]王承绪 , 顾明远 . 边疆教育学原理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20.

[7]UNESCO. 教育中的数字技术赋能:全球实践与挑战 [R]. 巴黎 : UNESCO出版社 , 2021.

[8]赵旭东 . 文化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民族教育路径 [J]. 教育学报 , 2022, 18(3): 89-97.

[9]黄永腾 . 边境学校“界碑课程”的40年实践 [M]. 南宁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2021.

[10]郑新蓉 . 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机制创新研究 [J]. 教育研究 , 2021(5): 76-84.

[11]黄敬芝 .数字化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J].新课程研究 ,2024,(34):119-121.

[12]陈向明 .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0.

[13]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 . 中国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蓝皮书(2022)[R].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3.

[14]吴晓蓉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机制研究 [J].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20, 46(2): 112-119.

[15]祝智庭 .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J]. 电化教育研究 , 2022, 43(1): 5-12.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