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12
Fall 2024
竞业限制适用存在的问题——基于上海市107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竞业限制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的利益又造成了侵害。针对竞业限制实务上以及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明确竞业限制适用前提、适用主体、有效要件、限制范围的认定标准、违约金的建议。
[1] 邓恒:《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性质》, 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年第39 期.
[2] 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年版, 第183 页。
[3] 邓恒:《竞业禁止纠纷案件审判实务问题研究》, 载《法律适用》2017年第15 期.
[4] 顾韬:“论侵犯商业秘密纠纷中有关竞业限制的若干法律问题”, 载《法律适用》2013 年第5 期.
[5] 庄自力. 离职竞业限制法律问题研究[D]. 东南大学,2020.10.27014/d.cnki.gdnau.2020.000306.
[6] 刘哲. 离职竞业限制违约金问题探究[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31(1):42.
[7] 杜景林、卢谌译.《德国商法典》.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第27 ~ 28 页.
[8] 刘子聪.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秘密保护路径探究[J]. 保密科学技术,2021,(11):59-64.
[9] 马一德, 汪婷. 商业秘密“延伸保护”制度构建[J]. 电子知识产权,2021,(09):43-54.
[10] 熊辉. 论择业自由视野下的竞业限制[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28(02):135-140.
[11] 熊林峰, 周韬宇. 员工视角下的竞业限制问题与对策[J]. 现代企业文化,2023,(16):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