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11
Fall 2024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中的时间晕结构研究
本文以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时间晕结构的构成及其在时间客体构造中的作用。时间晕结构由原印象、滞留和前摄三重视域组成,分别对应时间意识中的当下、过去和未来。原印象是时间客体构造的起点,提供了最直接的时间材料;滞留通过横意向性和纵意向性,将过去的内容与当下的感知相联结,形成一个连续的时间流;前摄则通过向前的意向性,预示了未来的可能性,使得时间意识具有前瞻性。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时间晕结构,使得时间客体能够在意识中被完整地构造和把握。通过对时间晕结构的深入研究,本文不仅揭示了时间意识的复杂构造,还为现象学内时间意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1]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38 页.
[2]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61 页.
[3]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134 页.
[4]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116 页.
[5] 倪梁康:《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 滞留”概念一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现代哲学》2007年06 期.
[6] 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7年,第419 页.
[7]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115 页.
[8] 迪特·马洛:《前摄“前摄”了什么—— 论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中对前摄的分析》,方向红译,载于中国先现象学网文库及《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第167页.
[9]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350 页.
[10]Die Bernauer Manuskripte über das Zeitbewusstsein(1917/18)(Husserliana Band XXXIII, R.Bernet & D.Lohmar Hrsg).Dordrecht/Boston/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