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7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内燃机制造工艺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内燃机制造工艺》课程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成长以及汽车行业发动机制造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认证融合,从政治立场、国家意识、品德修养、人格养成、学术志向、专业培养多个层面进行价值引领。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证挖掘思政元素、建立隐性与显性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制定符合课程特点的思政建设目标,优化突出工程应用的教学内容并融入思政元素和考核指标。最终形成的创新教学体系可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工程人才提供系统方案,对《内燃机制造工艺》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政教学和研究价值,可在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推广应用。
[1]林佳妮, 胡德鑫, 夏淑倩, 等.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现状成效评价与未来趋势[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 (2): 38-43.
[2]郝莉, 康国政, 何诣寒, 等. 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挑战与模式设计[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 (03): 16-30+41.
[3]张勇, 屈翔, 刘驿闻. 以“内燃机原理”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电力教育, 2017, (06): 75-77.
[4]彭晗, 李燕池, 上官林建. 基于课程思政的机械类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 2024, (02): 79-80.
[5]杨帆, 黄秀华. 创新教学管理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工作[J]. 北京教育(德育), 2022, (10): 39-44.
[6]卢宗霞.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长安大学, 2015.
[7]朱颖芝. 基于灰色理论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8]苗玉宁.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政策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44(33): 43-47.
[9]刘弈男. BBA汽车电气化发展战略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10]彭振淋. 科学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D].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24.
[11]薛金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3, (01): 29-37.
[12]王明慧.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0.
[13]李小斌, 李凤臣, 安青松.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践[J]. 高教学刊, 2024, 10(31): 54-57.
[14]王静秋.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工程图学”课程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2, (02): 33-34.
[15]李德. 论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3): 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