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1
Fall 2025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轨道交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探究
在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背景下,产学研融合成为破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困境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
高校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面临课程体系僵化、实践平台分散、评价机制单一等核心问题:传统课程占比过高,前沿
技术覆盖不足;校企协同低效,虚拟仿真平台建设滞后;考核偏重成绩与竞赛,成果转化激励缺失。基于三螺旋理
论,产学研融合通过“需求-研发-应用”闭环促进知识流动,整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资源,助力学生技术研发
与商业能力共生。以中南大学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共建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为例,校企深度融合,推动
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彰显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大效能。为此,提出四维培养路径: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增
设智能交通等前沿课程;深化校企协同实验室与顶岗实习机制,搭建虚拟仿真平台降低实践成本;建立“4+3+3”过
程性评价体系,完善创新奖学金与激励机制。未来需强化政策引导,推动跨学科资源整合,探索“人工智能+轨道交
通”等新兴产教融合模式,为智慧城轨建设输送复合型人才,助力我国从轨道交通大国向强国迈进。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J].城市轨道交通,2020,(04):8-23.
[2]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7,(20):57-58.
[3]唐雪梅,刘伟.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分析[J].社会科学动态,2024,(12):85-90.
[4]周衍波,周乐乐,姚伊銮,等.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J].化工管理,2024,(35):75-78.
[5]张羽飞,原长弘,石晓飞.从协同创新到深度融合:产学研融合的概念、理论框架与展望[J].财会月刊,2024,45(24):122-129.
[6]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北京: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0.
[7]户研. 区块链技术在产学研融合发展中的运用[J]. 神州,2021(7):215-216. DOI:10.12217/j.1009-5071.2021.07.104.
[8]张文彬.产学研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4.
[9]陈国华,刘春梅,贝金兰.基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10]李静婷,田永强,唐德平.基于”导师制”与”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19):82-84.
[11]宋海彬,胡爱荣,刘颖.基于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研究[J].同行,2016(10):2.
[12]杨峥.高职院校”产学研用”融合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1):83-85.
[13]翟福强,丁明德,陈西浩,等. 基于产学研协同机制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4(5):129-132.
[14][1]李士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DOI:CNKI:SUN:XXDJ.0.2017-06-018.
[15]余波.产学研融合理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三重向度[J].改革与开放,2024(1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