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2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2
Download
9
Citations
49
Views
28 March 2025

人工智能助力高职非遗传承策略研究

宇姝 雷1
Show Less
1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 中国
RTED 2025 , 1(2), 111–113; https://doi.org/10.61369/RTED.2025020005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在国家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非遗传承的融合具有重要价值。人工智能不仅能为高职院校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革新教育模式,还能为非遗在高职院校的传播与传承开辟新路径。本文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传承的必要性,分析人工智能在高职非遗传承中的作用,围绕智能采集非遗资源、建设非遗美育课程、构建智能传播矩阵和培育活态传承生态,探讨人工智能助力非遗在高职院校的传承策略。

Keywords
人工智能
高职
非遗传承
策略
References

[1] 徐嘉敏,朱国庆,常增宏. 人工智能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 (08): 117-119.
 [2] 蔡雨珂,张军. 人工智能驱动下非遗的数字化传播 [J]. 传媒, 2024, (15): 49-51.
 [3] 吉雯璇,曹航. 人工智能视域下非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J]. 档案, 2024, (07): 18-23.
 [4] 杨帆 . 非遗数字化的设计与推广研究 [J]. 玩具世界, 2024, (07): 58-60.
 [5] 沈周琼.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教与非遗融合发展研究 [J]. 新传奇, 2024, (28): 90-92.
 [6] 叶明胜. 数智结合:引领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J]. 天工, 2024, (21): 1.
 [7] 亓晓丽. 人工智能视域下非遗服饰数字化再现与创新设计研究 [J]. 染整技术, 2024, 46 (05): 70-75.
 [8] 刘楚阳. 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与非遗的传承创新 [J]. 文化产业, 2024, (13): 100-102.
 [9] 王伟 ,许鑫. 科技赋能非遗转化与发展路径研究 [J].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01): 58-70. 
[10] 宋涵之 . 数字化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结合 [J]. 科技风, 2024, (10): 11-13. 
[11] 张璐璐 ,唐睿. 人工智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J]. 新楚文化, 2024, (04): 73-75. 
[12] 刘妍 ,张璟雷. AI人工智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进阶途径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3, (23): 102-104.
 [13] 唐光庭 ,杨璐. 数智化产业环境下非遗传承人记录影像的创新研究 [J]. 电影文学, 2023, (12): 80-84.
 [14] 李君 . 科技赋能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路径研究 [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1 (02): 107-112.
 [15] 樊传果 ,孙梓萍.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J]. 传媒观察, 2021, (08): 68-73.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