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古天文象法与自然科学基础
中国自然科学来源于古天文。来源于先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认识宇宙大自然。我国祖先伏羲氏是一位科学观察者、工作者。他通过立竿见影发明日晷仪测量日影、观察月相、北斗绕极、制定二十四节气历法。同时,他对宇宙空间模式进行了探索: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为三大空间体系。我国天文观测,形成数理科学、度量衡、古代物理学、生物学、化学、音乐等学科。河洛数理,又推出了二进制、十进制,数理的进一步研究和运用,形成了近现代自然科学。
[1]史玉民,魏则云.中国古代天学机构沿革考略[J].安徽史学,2000,(04):3-8.
[2]文焕然,何业恒,江应樑,等.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初步研究[J].思想战线,1979,(06):43-57.
[3]吴守贤.在研究地月系加速中应用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某些问题[J].陕西天文台台刊,1980,(02):23-31.
[4]全和钧.我国古代的时制[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2,(00):352-361.
[5]宋正海.历史自然学——一门在中国崛起的现代自然科学[J].大自然探索,1984,(04):135-144.
[6]胡厚宣.卜辞“日月又食”说[J].出土文献研究,1985,(00):22-29.
[7]史宝金.论《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学术文化价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78-82.
[8]闫雪.二十八星宿角色图像的创新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1.
[9]袁敏.古代中印数理天文学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1.
[10]П.С.庫兹涅佐夫,陈靜生.论自然地理学史的对象[J].地理科学进展,1955,(04):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