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民族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路径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
本论文聚焦民族高校学生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对民族高校学生网络安全现状的调查,深入剖析影响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因素,从课程建设、主题活动开展、网络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路径,旨在提高民族高校学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民族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中国网络安全报告(2024)[R].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4.
[2]李强,王红.社会调查中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36(12):45-49.
[3]张丽,陈昊.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现状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3):78-83.
[4]刘芳,赵刚.家庭网络素养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的影响[J].教育科学,2021,37(5):112-117.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6]扎西多杰.藏族传统文化与网络空间行为适应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4):89-94.
[7]王敏,李涛.案例教学法在网络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7):56-61.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年中国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汇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
[9]周华,吴伟.民族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6):34-40.
[10]杨晓琳,李志强.民族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文化适应性的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3,42(2):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