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9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时代回应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传统生产力遇到的瓶颈与危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源头可追溯至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认为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变革的核心。本文立足对马克思生产力继承与创新的视角,探寻契合新时代需求的应对策略,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1] 周嘉婧,蔡万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J].改革与战略,2025,41(02):68-74.
[2] 刘畅,符征.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与时代创新[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16(02):1-4.
[3] 任琳.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政课程的"四个讲清楚"——以唯物史观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5,37(02):112-118.
[4] 刘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创新发展与实践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02):8-15.
[5] 江沙."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三维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7(02):23-33.
[6] 王昊.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三重理论特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5,(07):24-26.
[7] 王斌,蒋雯慧.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与关键着力点[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39(02):30-37.
[8] 李芳霞,孙竹青.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实现路径与未来展望[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25,(01):31-40.
[9] 马荣花.新型举国体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内涵表征、逻辑理据与独特优势[J].企业经济,2025,44(03):49-58.
[10] 范欣,李男.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演化逻辑[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5,26(01):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