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3
Fall 2025
地表水微污染物迁移监测及机制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地表水微污染物迁移监测及其作用机制的视角展开探讨。深入研究目前常见的微污染物,比如PPCPs、EDCs、微塑料等,通过其不同来源和排放方式,着重阐述样品收集相关内容,针对预处理和色谱-质谱联用、荧光光谱、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等检测方法,并且介绍了物理的水流影响、吸附、解吸过程,化学的化学反应、酸碱平衡反应,生物的生物摄取和生物转化等不同的微污染物迁移机理,旨在为了解不同微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迁移规律,制定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地表水的治理具有深远的影响,展望微污染物迁移监测和机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万奇霖, 刘瑶, 洪文俊, 等. 钱塘江地表水有机微污染物AhR 效应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2025,52(02):263-274.
[2] 洪涓.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地表水环境农药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化工,2025,45(02):81-83+122.
[3] 王进喜, 付怡琳. 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地表水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4,38(05):89-92+128.
[4] 黎文辉. 地表水状态实时监测与重金属污染物特征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4,49(05):143-146.
[5] 许秋实, 关孟欣, 田启明, 等. 地表水污染物精细化溯源及管理技术研究—— 评《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J].灌溉排水学报,2024,43(03):116-117.
[6] 黎如昊, 严惠华. 地表水污染状态实时监测与污染物特征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4,49(02):121-124.
[7]李蕊. 河岸过滤系统中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 桂林理工大学,2023.
[8] 丁琪琪, 龚雄虎, 王兆德, 等.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地表水环境优先污染物—— 以湖北涨渡湖为例[J].湖泊科学,2022,34(01):90-108.
[9] 孙唯祎. 有机物对重力流超滤处理含铁锰地表水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突发污染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10] 李希凡. 地表水中复合微污染物致使的纳滤膜污染机制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21.